渗碳组织缺陷-黑色组织
工件碳氮共渗后,在几十微米的表层内出现许多小黑点或小黑块,呈不连续分布;或相连成网状直通表面,形成黑色网状组织;或者出现托氏体黑色网带,这三类组织通称“黑色组织”。
黑色点状组织一般出现在0.1mm的表层内,在抛光后未经浸蚀的试样中即可观察到,呈斑点状分布,有时呈网状。经浸蚀后可见其在白色化合物基底上,经观察证明,黑色斑点主要是由大小不等的孔洞组成。
黑色网状组织是由合金元素氧化物、托氏体、贝氏体等组成的混合组织,一般为黑色网状分布在表层的一定深度内。试样经抛光不腐蚀就可以看到黑色网状组织,经腐蚀后更加明显,且在最外层出现黑色带。这主要是由于内氧化引起。
黑色网带组织与内氧化引起的黑色网状组织不同,它在抛光未经浸蚀的试样表面看不见,只有在腐蚀后才能在金相显微镜下看到,其特征是在整个渗层内沿奥氏体晶界出现托氏体网;当表层有粒状碳氮化合物时,在化合物周围,有时也可以看到托氏体、贝氏体组织。
渗层中出现黑色组织将大大降低零件的表面硬度、耐腐蚀性、抗弯疲劳强度和接触疲劳强度,从而显著降低零件的使用寿命。黑色组织对零件性能的影响程度与黑色组织的严重程度有关。20CrMnMo、20Cr2Ni4A钢碳氮共渗的内氧化深度大于0.013mm时,会使钢的疲劳极限下降20%~25%。40Cr钢经碳氮共渗后,在0.3~0.4mm的共渗层中,存在0.05~0.06mm的浅层黑网时,多次冲击寿命下降30%~60%,存在黑色带状托氏体时,多次冲击寿命下降60%~80%。
如上所述,黑色组织是三种不同组织的通称。由于种类不同及形成机理和产生原因也不同。
⒈黑色点状组织
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表明,黑色点状组织显示为孔洞,孔洞表面比较光滑,总的形态犹如溶洞。这显然是气体作用的结果。孔洞内比较干净,只有少数孔洞中存在少量孤立的夹杂物。经鉴定,表面光滑的球状夹杂物为硫化物,小块状的粒子为硅酸盐夹杂。孔洞中无任何残留的氧化物夹层或碎片。所以孔洞还可能是晶界上形成的氧化物脱落后的残孔。在孔中找不到黑色石墨片或石墨块残存的痕迹。www.hongchao-dg.cn孔洞表面显露出来的颗粒,是同基体组织结合在一起的晶界上的碳氮化合物,它们也没有分解。对深冷脆性断口的观察表明,黑色组织孔洞与气体析出有关,不是晶界氧化物或析出的石墨脱落后留下的孔隙。所以造成的孔洞的原因,应从氮或氢的作用来考虑。在800~900℃的共渗温度下,只会有碳氮化合物的生成,不会有碳氮化合物的分解。在共渗后温度降低时,由于这类化合物的稳定性增强,更不能析出气体氮。所以孔洞的形成不一定与碳氮化合物的生成和分解有必然的联系。
在共渗温度下,渗层的基体处于稳定的含氮奥氏体状态。一般情况下,氮的气体分子是不易析出的。在某些情况下,如有气体析出,不是化合物分解的结果,而可能是在约600~700℃以下过饱和固溶体的分解。计算表明,在600℃时,平衡气体氮的压力为25000MPa,这说明在600℃以下的温度时,溶解于共渗层中的氮充分析出时,是有可能造成孔洞的。
在气体碳氮共渗处理中,碳原子主要来源于碳氢化合物,氮原子主要来源于氨,二者分解后均有大量的氢。因此,钢不可避免地产生强烈的渗氢过程。氢的渗入有两种作用,一种作用是直接造成孔洞,另一种作用是间接促成孔洞。后者有两种可能,第一,渗入钢中的过量氢,在钢的内部与渗碳体生成甲烷,甲烷在钢中溶解极小,不易排除,也往往聚集在晶界上或缺陷处,在这些地方造成孔洞或裂纹。第二,共渗层中溶解的氮的摩尔系数很高,在冷却过程存在析出的趋势。气体氮的析出,必然有氮原子向晶界、缺陷等内表面扩散并和氢结合成氧分子的过程。在低于700℃的温度下,固溶氮的质量分数降低,可以主要依靠氢的作用,以形成NH3的形式来实现。这样,依靠氨的聚集和压力的增长,也能在钢的内部形成孔洞。
生产实践表明,黑色点状组织在下述条件下容易出现:共渗介质中氨气量过多,其渗层表面氮的质量分数大于0.5%;共渗温度低,共渗时间过长等。降低氨的通入量和提高共渗温度可以减轻黑色点状组织的产生。
⒉黑色网状组织
黑色网状组织的产生,是由于合金钢在碳氮共渗气氛中加热时,零件的表面与气氛中的二氧化碳、氧气、水蒸气相互作用而被氧化,形成合金氧化物,使奥氏体中的合金元素贫化,降低奥氏体的稳定性,同时氧化物又促进扩散型转变的非自发成核,随后淬火冷却时,这部分合金元素贫化了奥氏体转变为托氏体、贝氏体等非马氏体组织。碳氮共渗时,当炉内气氛中的氧势较高时,氧原子在工件表面聚集,并沿奥氏体晶界向晶内扩散。而合金元素则由晶内向晶界和由内层向表层扩散与氧结合成氧化物。由于钢中氧化物的含量由表层向内层逐渐减少,并基本分布在晶界上,因而形成网状黑色组织。
在碳氮共渗温度下,钢中的合金元素与氧的亲和力从大到小排列次序为Al、Ti、Si、V、Mn、Cr、Fe、Mo、W、Co、Ni。愈靠前面的元素,愈易被氧化。
碳氮共渗层内氧化倾向较大与共渗介质的氧势较高有关。这是因为液氨中经常含有一定的水分,当氨气干燥不充分时,水分被带入炉内。碳氮共渗温度较低,渗剂裂解不完全,产气量少,排气速度较慢,炉内氧化性气体停留时间较长,特别是炉内气氛中的CO、CO2 、O2与氨气发生化学反应,生成水蒸气,进一步提高了炉内氧势。随着氨气含量增加,内氧化增加。
在实际碳氮共渗条件下,内氧化主要发生在排气阶段,为了防止内氧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
要充分干燥氨气。定期更换或再生干燥装置。如果使用滴注式碳氮共渗,应严格控制渗剂中的水分含量。
在排气阶段,要采取加速排气措施。可用氮气、吸热式气氛进行大气量排气,或者用大滴量甲醇加速排气。在排气期,要适当减少氨气的供给量。⒊托氏体黑色网带组织
托氏体黑色网带组织产生的原因,有可能是碳氮共渗时,Cr、Mn等合金元素溶入表层的碳氮化合物中,使得奥氏体的合金元素以及碳氮含量降低,使奥氏体稳定性降低,同时这些碳氮化合物起非自发形核作用,进一步加速奥氏体分解,导致网状托氏体形成。也有可能是共渗温度偏低,炉气活性差,表面含碳氮量不足,奥氏体不够稳定,或者是共渗后冷却缓慢,淬火加热过程中发生表面脱碳或脱碳引起的。这类托氏体黑网带经重新加热,快速冷却淬火,可以得到消除。更多信息
请直接与我公司服务人员联络(热线电话:400-699-1286),以获得更多的有关模具钢材的选择、应用、热处理及库存等相关资料。- 【点击次数:】 【加入时间:2010-11-15 19:41:02】 【关闭本页】
新闻动态
相关产品
模具钢材专业供应商
联系人:康先生
手机:18925597988
电话:86 0769-82621066
传真:86 0769-82621099
邮箱:sales@hongchao-dg.cn
网址:www.hongchao-dg.cn
诚信通ID:xinhongmouldsteel
QQ:
地址: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林村管理区